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文化 >> 农业大讲坛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6-01-28

全文下载

(201613)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回顾总结“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部署落实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省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罗志军书记、石泰峰代省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01512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对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思路、新举措。汪洋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全面部署了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是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保证。一要准确把握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书记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确立“三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二要准确把握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总体部署。不久前下发的2016年中央1号文件,对“十三五”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全面贯彻文件精神,切实把握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三要准确把握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的关键举措。围绕农业结构性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六项任务:一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二是稳定粮食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改革,五是保障农业农村投入,六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们要把这六项任务作为工作重点,细化实化政策举措,切实抓好落实,保证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5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着力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三农”各项工作在较高起点上实现了新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推进。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712亿斤,实现“十二连增”,5年累计增产218亿斤。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江苏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做到供需平衡、口粮自给,是对全国的重要贡献。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升,高标准农田比重突破5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省农民收入2011年突破万元大关,以后每年迈上一个千元台阶,2015年将超过16万元。农民收入增幅自2010年起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到2.31以内,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全省411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如期实现脱贫,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2010年下降了约7个百分点。三是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围绕“确权、赋能、搞活”,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推开,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已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农业经营机制创新有序推进,全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2.8万家和7.2万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6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超过45%。四是农村民生持续改善。突出“保基本、建体系、办实事、兜底线”,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自2003年以来先后实施四轮农村实事工程,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被征地农民社保实现全覆盖,解决了1600多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加强。“十二五”时期,全省“三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经验,要认真总结完善,指导做好今后的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和今后5年的“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面活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三农”发展新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价格波动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情况下,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增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加重;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农产品需求增长和农民转移就业,农产品价格缺乏竞争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全省上下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切实加大政策支持、改革创新和工作推进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511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汪洋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国“十三五”农业结构性改革六项任务之首。从国家层面看,当前全国农产品供求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粮食存库总量超过万亿斤,其中玉米库存就超过4000亿斤,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从省情实际看,我省连续12年粮食增产,受全国粮食产销格局的影响,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卖粮难”。但必须看到,江苏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从长远看农产品供求必然是紧平衡的态势。江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任务是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供给,核心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外向性农业,使农产品数量更充足、质量更优良、资源环境更可持续,着重要做好“稳粮、增放、开放、可持续”这四篇文章。

稳粮,就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中央强调,国家粮食安全,不是要不要保的问题,关键是怎么保的问题。从品种来看,就是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从地区来看,就是要保主产区;从着力点来看,就是要保耕地、保产能;从经营主体来看,就是要保规模经营“大户”。江苏作为一个人口大省,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消费呈刚性增长,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保护和质量建设,强化粮食生产技术集成创新推广,加快粮食优质高效规模产业地建设,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尤其是要种足种好3300万亩水稻,确保江苏碗里装“江苏粮”。

增效,就是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要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大省工节本、复合经营等高效果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地方特色产业。到2020年,力争全省设施农业比重达到20%,畜牧业业规模养殖比重90%,水产品年产量550万吨。

开放,就是要大力发展外向性农业。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袼局发生重大变化,农产品进口大量增加,由刚加入WTO时的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江苏作为东都沿海地区,农业既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要能够“走出去",打入国际市场,这是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任务。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建设一批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园区,形成一批出口主打农产品品牌,保证全省农产品出口额每年有所增长,进入全国农产品出口第一方阵。

可持续,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供给侧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保护生态环境。要全面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药,强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大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等循环模式,落实生态修复各项措施,推动农业走上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到2020年,全省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到9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

三、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带好头、领好向,是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省,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较好,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面向“十三五”,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全力以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江苏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一方面,要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让江苏老百姓碗里装的是江苏粮。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江苏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结合省情实际,要重点发展两种规模化,既要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又要扶持发展各类社会他服务主体,实现服务的规模化。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性较强,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服务规模化的经营方式,土地经营权仍在农民手中,社会化服务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还规避了土地租金问题,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农民更易接受的办法。要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做法,强化化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提高经营规模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发展集约农业,挺高农业经济效益,让江苏农民的钱袋子逐步鼓起来。农业要有高效益,农民要有好收入,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集约化发展。发展集约农业,既要向规模化要效益,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到2020年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50%;又要向设施化、科技化、园区化要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植物工厂,用现代物质装备改造农业,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发展现代农业,要聚焦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力求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农田,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连片开发的原则,整合各类项目资源,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为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到60%。二是农业装备建设。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对象。以农业开发园区设施农业为示范,全面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农业基本设施化,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在85%左右。三是良种体系建设。一粒种子可以改建一个世界,种业是现代农业竞争的制高点。要突出良种这一重要载体,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强化种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建立“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做大做强江苏种业。四是农业科技建设。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视现代农业前沿技术的引进运用,重点推出一批“苏”字头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着力建设全覆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农技成果进村入户、开花结果。到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提高到70%以上。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化解“谁来种地”之忧的根本举措,培养现代农业建设的职业农民大军。重点打造“三支力量”:鼓励大学毕业生、农业技术员返乡务农创业,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的新生力量;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生力量;引导广大农民从“打工”到“创业”,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的创新力量。

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但增长动力有所衰减,传统措施已显乏力,新举措全面发力需要有一个培育过程,要在目前人均收入16万元较高平台上实现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综合施策,不断开辟新渠道,培育新的增长点。

一是拓宽农业内部增收空间。我省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35%左右,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通过调整结构促增收,降低成本促增收,开拓新领域促增收,提升质量、树立品牌、提高附加值促增收,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增收,充分挖掘农业内都增收潜力,夯实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

二是推动农民创业就业。这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必须始终紧抓不放。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要全面抓好落实。研究实施新一轮农村劳动力转移计划,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把在低收入岗位就业的劳动力转移到较高收入岗位上来。要进一步创造条件,鼓励农民创业创新,实施“农民创业工程、农民工凤还巢”等创业计划,培育农民创业致富能手,引导和扶持农民从就业走向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作用。

三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加上农村环境的显著改善,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在各地蓬勃兴起,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各地要依托农村资源和乡土文化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祫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要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良好机遇,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促进电商创业和农产品营销增收。

四是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增收潜力。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所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存量较大的地方,要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逐步提高股份分红比例。集体资源闲置较多、集体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地方,要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有效利用起来,增加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着力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和难点。不久前,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扶贫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6000元。我们要聚焦全省300万左右低收入人口、800个左右经济薄弱村、6+2重点片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攻坚战”,啃下“硬骨头”,确保到2020年所有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增收脱贫目标。

五、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根本途径。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确权、赋能、搞活”的思路,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第一,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落实“三权分量”的基础。要通过“确实权、颁铁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益。这项改革要加快推进,2016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2017年进行扫尾完善。在前期工作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对确股确权不确地要求把握不严的情况。对此要引起重视、从严掌握,个别地方确需确股确权不确地的,必须以村为单位,经村民协商一致,并制定全省统一的确股确权不确地证书样本,保证改革不偏向。要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第二,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要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稳步推进流转试点。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前提下,实行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保障农民对宅基地的用益物权。积极稳妥推进行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落实对被征地农民的多元保障机制。

第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近期,中央将出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积极加以推进。重点要将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量化简化农户股权,推广以产权清晰、收入稳定、分配合理、管理民主为特征的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落实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和收益权利。到2020年,村级所有经营性资产都要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第四,创新农村金融制度。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农民贷款难、贷款责问题的根本途径,积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融资成本。稳妥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管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

第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大力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推进机制。加强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把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统筹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兴办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启动“强富美高”新农村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农村改革创新的系统性、政策性、群众性都很强,要准确把握“三农”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创造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试点先行,统筹协调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农村产权制度、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农垦等各项改革,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六、统筹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当前正地时间值岁末年初,各方面的工作任务繁重。各地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抓好“三农”各项工作。一是抓好冬春水利建设。对做好2016年的水利建设工作,年前召开的全省冬春水利建设会议已经作了部署,各地要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健全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改善农田灌排条件,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二是抓好冬春农业生产。2015年我省水稻收获推迟,稻茬麦播种偏晚。各地要密切关注苗情墒情,加强在田作物管理,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力争壮苗越冬,打牢夏粮丰收基础。元旦至春节是“菜篮子”产品供应的旺季,要组织好蔬菜、畜禽、水产生产,推动产销对接,加强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市场供应。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冬季是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密切关注防控形势,扎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危害。大力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强化生猪屠宰行业管理,降低畜禽养殖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四是抓好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工作。要认真分析今冬明春森林火警特点,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隐患排查、预警预报和值班值守,备齐装备物资,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加大冬春植树造林工作力度,认真做好种苗准备、组织发动等各项工作。五是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各地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抓紧推进建档立卡,把好任务分解、程序识别、入户调查、信息录入、时间节点“五关”,确保此项工作在3月底前完成,真正锁定扶贫对象,摸清致贫原因,切实夯实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工作基础。六是抓好访贫问苦工作。春节将近,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切实安排好农村困难家庭的生产生活。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深入农户家中,问民需、解民忧、纾民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农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春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不动摇,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到全面小康大局中定位谋划,把“重中之重”的要求体现到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要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健全各级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在扩大增量的同时,要在优化存量上做文章,在整合涉农项目上下功夫,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着力营造有利于基层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基层干部群众探索实践。要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来落实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同志们,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仪征市农委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留言   网站地图
苏ICP备15008717号    电话:0514-83441516    传真:0514-83441225
版权所有:仪征市农业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仪征市真州东路55号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