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科技教育
2012省主推六:稻茬小麦抗逆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2-03-23
技术名称:稻茬小麦抗逆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围绕稻茬小麦“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逆境能稳产”的产量目标,根据“以以适宜(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以抗逆防早衰为中心提高粒重”的高产技术路线,以“精种、调肥、抗逆”为核心,以“播期播量与播种方式协调、控氮补磷增钾、综合化调化保”为关键技术,主要通过适期播种、适宜基本苗(播种量)、适宜行距、高播种质量(适宜播深)、科学追好拔节孕穗肥、防冻、防倒、防渍、防衰以及病虫草安全防治等综合技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精种壮苗培育技术。针对现阶段稻茬小麦播种偏迟偏晚、播种质量差的问题,提高适期播种小麦比例和播种质量并配以适宜密度是实现超高产与高产的重要保证。如苏中苏南麦区在播期10月26日~11月5日,10-12万/亩左右的基本苗,能实现产量500公斤/亩以上;苏北麦区播期在10月5日~15日,10~12万/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600公斤/亩以上。播种质量要求是“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②控氮补磷增钾高效管理技术。根据产量水平和品种类型合理确定施肥量、根据品质要求合理确定施肥比例、根据苗情和逆境特点合理追肥的控氮补磷增钾高效施肥技术。苏北地区产量目标600公斤/亩以上中、强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20公斤/亩、拔节孕穗肥施用比例在40%以上,N︰P2O5︰K2O为1︰0.6~0.8︰0.6~0.8;苏南、苏中地区产量目标500公斤/亩以上中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18公斤/亩,拔节孕穗肥施用在40%左右,N︰P2O5︰K2O为1︰0.5~0.6︰0.5~0.6;产量目标450公斤/亩以上弱筋小麦,施氮量以12~16公斤/亩为宜,拔节肥占20%左右,N︰P2O5︰K2O为1︰0.4~0.5︰0.4~0.5。
③综合抗逆促壮防早衰技术。调整播期和进行种子处理以减轻冻害发生的机率;根据病虫草害实际发生状况进行合理防治,改变以往单纯的以“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根据逆境发生特点选用适宜的缓解或补救技术;因品种类型合理化控增粒增重。
2、配套技术:
①水分管理技术。因区域、小麦生育期、天气状况节水灌溉、排水降湿,注重适时灌排,苏北麦区灌水关键灌好齐苗水和拔节水,苏中和苏南地区注重排水降渍。合理采用灌排方式,实现节水节本高效。
②生化剂应用技术。生长调节物质对专用小麦的产量和籽粒品质改善有效,但因专用型不同,效果不一样。采用矮壮丰、矮苗壮等拌种或喷施对中筋小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肥士特拌种对弱筋小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田块,应及时预防,如镇压控旺、施用生长调节剂等。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可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花期前后喷施一次增产素、丰产灵、活力素等生长调节物质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③病虫草害综合化保技术。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推广应用以麦作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在肥料农药使用种类、使用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保证产品安全性。
适宜区域:全省稻茬麦地区。
2011年推广基础:全省推广应用1000万亩左右,比非示范区增产10%左右。
2012年预期目标:全省推广应用1500万亩以上,覆盖面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50%以上、全省稻茬小麦70%以上,在遭受逆境条件下较对照区预期亩产量增5%以上。
重点推广区域:全省小麦主产县(市、区)。
注意事项:
1、应根据水稻腾茬早晚、土壤质地、墒情状况、农机具配套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管理模式。
①精播半精播小麦超高产抗逆优质栽培技术适合播期适宜、墒情合适、土壤基础地力较高的条件下使用。
②机条播小麦高产超高产抗逆优质栽培技术适用于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收稻至播种适期有5~7天以上时间), 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下),土质沙土至壤土,土壤适耕状态好,同时要求条播机、开沟机配套。
③撒播小麦高产抗逆优质栽培技术体系适用于先割稻后种麦地区。
④套播小麦高产抗逆优质栽培技术体系适用于腾茬迟于小麦播种适期的水稻茬口,完全免耕,省工节本,在水稻收获前先种麦,后割稻,争得了季节主动,确保小麦适期早播。
⑤晚播小麦高产抗逆优质栽培技术体系是先割稻、后种麦的特殊类型,适用于小麦播种迟于播种适期10天以上的田块,如苏北地区11月初后、苏中和苏南地区11月中旬后播种。
2、应根据逆境发生类型、伤害程度、小麦苗情、药剂情况合理选项用相应的抗逆技术。
技术依托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省农科院。
联系地址:扬州市文汇东路48号;联系人:郭文善、朱新开,电话:0514-87979300;电子邮件:guows@yzu.edu.cn。

责任编辑:仪征市农委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留言   网站地图
苏ICP备15008717号    电话:0514-83441516    传真:0514-83441225
版权所有:仪征市农业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仪征市真州东路55号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2号